【如何訓練擁有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】 (跳點式注意力介紹請見文章→過動兒傾向觀察)
【圖片摘自Pixabay】
擁有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在生活中常常會面臨到許多困難,不僅自己的事情無法如願完成,也容易因無法完成與他人合作的任務,而影響到人際互動。更多的是,這類型的孩子常常會伴隨著「情緒障礙」!當自己的行為常常被他人否定、排斥後,那挫折的感受一旦無法清楚描述,為了反擊,就會演變成容易暴怒的模樣!畢竟過動兒在生活中的規則已經很混亂了,自己的情緒狀態自然也容易有一個混亂的界線。
因此,和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在互動時,可能無法僅僅像我們平常教小孩的方式,而需要有更精確的生活訓練,爸媽們可以把握三項原則:
第一項【難以改變的生活模式-把握第一次就學對】
我們從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中發現,雖然沒有耐性,注意力很短!容易變來變去!但事實上,他們對於「已經學會的生活模式」是非常難以改變的!!心理學家的Piget曾提出「基模」的概念,說明我們對生活中的理解,會形成一個個的基模,這些基模建構了我們的世界。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好不容易在注意力這麼短的情況下學到目前的生活模式,擁有了這些基模,如今因為一件新的狀況,而對生活要有大變動,那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!!對我們而言,只是一點點地變動,對他們說,這些基模是打掉重來,組織不起來。因此他們往往在情緒上會有非常大地反抗!常常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表現他的不愉快。
所以,在教導他們的策略上,請讓他們在第一次就學習到正確的方式,並不是要求孩子第一次學習時,就要「做得完全正確」,他極有可能做得完全不正確,那是沒有關係的。而是我們讓孩子在第一次學習時,就是「我們希望他學到的生活策略」。國外學者Konrad Lorenz提出「銘印現象」,也就是說,最讓人印象深刻就是第一次了。試想看看,當我們長大之後,我們第一次的牽手,第一次的擁抱,通常都是我們很有感覺的,即使心裡忘記了,身體也會記得。當我們對一般孩子進行生活習慣訓練時,可能會因為覺得哪些部分不好,於是就做改變,但是對這些孩子而言,他們無法這麼有彈性,也不要讓他們在一開始就練習「發散式思考」,請把握「第一次就學對」的原則,不要輕易更動第一次教導孩子的那些策略,而且要保持第一次教學和第十次教學都是一樣的策略。
舉例來說:我們一開始教導孩子的是「甲→乙→丙」,不要突然變成「甲→1→丙」;未來若孩子訓練足夠,我們可以慢慢增加成「甲→乙→丙→丁」。
第二項【降低過多的刺激-把握1次只做1件事】
就如前所述,具有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常常會因為自己的注意力很難專注在1件事情上,因為對他而言,生活中的刺激太多了,導致他覺得「每件事情都是重點」,最後變成許多任務都沒有完成,甚至生活中變得亂七八糟,孩子可能會非常地困擾和挫折,因為覺得永遠都無法將這些任務真正地完成。因此,我們在要求或訓練他們時,絕對要避免過多的刺激、給予過多地指令。1次只做1件事。「這1件事」意思是指,1次只有「1個重點」。當我們只有給1個重點時,孩子就不會被太多重點干擾,他便能夠專注在這個重點上,所以要求孩子做的是「1個任務」,而且這個任務不要太巨大,讓孩子能夠練習只要將注意力放在這個任務上面就好。
如何讓孩子1次只做1件事,我們可以從生活當中的兩種刺激著手。
第一種是環境的刺激,生活環境實在太多有趣的刺激,常常會干擾著孩子。例如孩子在寫功課的時候,在他視線範圍內居然有其他的玩具,或是會吸引他注意的裝飾品。雖然不是我們給予的指令,但玩具放在視線範圍內,基本上就是一個足以比功課還具有吸引力的事情,因此,降低環境刺激是重要,請給予一個簡單、乾淨的房間、書桌或是完成任務的地方,讓孩子可以將重點放在需要專注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