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過動兒的家長在互動過程中,會發現兩種現象:

有些家長會覺得「我的孩子只是比較好動!我的孩子在某些地方就會很專心」,很難去面對自己的孩子有過動/注意力不足症狀。

有些家長敏感地發現孩子有過動/注意力不足症狀之後,決定要好好地教養,卻面臨到漫長的挫折之路。

舉例來說:一項生活習慣,孩子反覆學了3次,我們可能會說他聰明;反覆學了10次,我們會說他資質駑鈍;但過動/注意力不足的孩子,他可能要學20-30次,才有機會讓他放在心裡面。

家長要面對的,不是3次,不是10次,而是20-30次,那一次又一次耐性磨練,辛苦之處常是外人不得而知。

 

【過動兒臨床診斷-注意力不足過動症/ADHD】

過動兒若已達到臨床診斷者,全名叫做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,又可稱為ADHD。

在臨床判斷的病症當中,我們會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會出現兩種型態,主要是「不專注」「衝動與過動」,而這兩種型態,在生活中會表現出三種類型,第一種為「注意力不足的表現」,第二種為「過動/衝動表現」,第三種則是「混合表現」。

要達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「確定診斷」,需符合一些條件,若要確定自己的孩子是否達到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,還是要到醫院進行診斷。

 

在我自己的教學輔導經驗中,有一些孩子會在「臨床診斷的模糊邊界」,他很難完全符合診斷,但在生活中確實又有這方面的傾向,也是因為接觸過這些孩子,所以我更習慣用「光譜的概念」去解釋孩子的現況,這些孩子雖然沒有達到確定診斷,但在生活中父母也必須要花許多力氣!我對過動兒-注意力不足的孩子有了一些觀察,我稱他們是擁有「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」

 

【過動兒傾向觀察-注意力不集中】跳點式注意力

有過動/注意力不足的孩子,最大的特點來自於注意力不集中,「不專心」往往是注意力不足/過動的明顯徵兆,一般人的不專心可能是因為心裡想著其他的事情,所以無法專注在這個當下,但過動兒的不專心不太相同,過動兒的不專心是一種「跳點式注意力」,更仔細地說,這些擁有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「一旦抓住某一個刺激訊息之後,就會無限延伸,而且常常沒有脈絡根據」。正因為他專注在某個刺激訊息,並且開始在心裡無限延伸,所以接下來的其他刺激訊息,往往都無法再進入腦袋,因為他的心思都已經被剛剛的刺激訊息佔據了!

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刺激來源,看電視是個刺激,生活環境的各種擺設也是一種刺激,說話的話題與內容也會產生刺激,一般而言,在經過教育與訓練之後,我們會依照著生活中的脈絡,去抓住生活一些重點性的刺激來源,可是對於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而言,生活當中的重點刺激源是模糊的,他抓不到,因為對他來說「每項東西都是重點刺激源」,所以他自然很難學習到生活中的規則與脈絡了。

我們常說過動兒無法專心,不如說是刺激太多了,他的跳點式注意力,導致他不清楚哪一個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。

想像一下,當我們出去旅遊時,如果用跳點的方式遊玩,雖然每個地方都可以玩到,但就無法深入旅遊,只能走馬看花,這樣的情況運用在旅遊是可以被接受的,但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有人一直用跳點的方式在過生活,那麼生活就會變得無法深入,而且會出現許多生活困擾。

一般人可能會依照著生活脈絡,針對某些刺激源給予回應,有些孩子可能可以「一邊聽電視,一邊寫作業」。但對於擁有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來說,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,電視的聲音有多種刺激、寫作業是一項沉悶的刺激,過動的孩子只會陷在這麼多的刺激來源中,而無法將注意力專注在寫作業上。

這樣的跳點式注意力,展現在生活中,就會變成以下幾種形式:

1.無法專心聽完別人說話,總是打斷別人

當別人在說自己的事情時,一般的孩子可以聽完對話的脈絡,再針對這些話語給予回應,但是擁有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總是在聽到某些話語刺激時,就會開始在自己的腦袋裡無限延伸,因為這些念頭已佔據他的腦袋,所以他也沒有心思繼續聽著你的話,只急著將自己想到的話說出來,所以常常不僅讓別人覺得「被打斷」,更多的是覺得自己講的話,他們都沒有聽進去。

2.跳Tone的說話方式

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講話常常很跳Tone。舉例來說,當我們與孩子提到「綠野仙蹤」這本故事書,開始提到裡面的角色:桃樂絲、機器人、獅子和稻草人時,一般孩子可能會很想要繼續將故事聽下去,這是一個正常的注意力脈絡,他們知道重點刺激是故事內容。但是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他可能會反映說:「機器人,最近附近舉辦了一個機器人展」。這麼多的刺激訊息,他只有注意到機器人的刺激訊息,而且在心裡無限延伸。他可能已經沒有在聽綠野仙蹤,而是在想最近機器人展的事情,所以接下來講的故事,他自然沒有聽見了。

3.難以獨自完成一件任務

有著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沒有辦法專心一致地進行當下的任務,因為他的注意力會無限延伸的,所以常常會演變無法獨自完成任務。例如請他將自己的玩具整理乾淨,整理到一半,他就因為注意力跑到電視上,而沒有完成整理。

4.粗心大意

當我們沒有把心思專注在現在進行的任務時,就會犯粗心大意的毛病,一般人往往都曾發生過,但擁有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他們粗心大意的情況是非常頻繁的。舉例來說:洗頭髮的時候,雖然還有一半頭髮都還是泡沫,他就衝出浴室,說他已經洗好了。或是說請他幫忙洗衣服,結果他將洗衣精倒入後,沒有按下啟動鍵就離開了;或者他雖然有按下啟動鍵,但卻是將洗衣精一整罐全部倒入,導致滿是泡沫。或者他雖然已經很認真地寫作業,但就是會出現許多小錯誤。

5.位置凌亂

擁有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,很難將周遭物品「有效進行歸類」,我們會發現他的位置常常一團亂,為什麼呢?因為每項刺激訊息對他來說都很重要,所以他也很難區辨,注意力隨時在跳躍變動的情況下,一下覺得A擺設方式很好,一下覺得B擺設方式很好,因為他的跳點式注意力讓他的想法無限延伸。

6.想法變來變去

如同位置凌亂一樣,他們常會因為某一項刺激,開始無線延伸,原本想到自己要做A事情,想一想之後,突然變成B事情,你問他為什麼?他也回答不出來,因為就「突然有了新想法」。記得我小時候在寫作文時,原本主角名稱叫做「小明」,寫到一半突然覺得「小華」比較好,寫一寫又覺得「小明」比較好,改到最後,老師的評語是「究竟主角是小明還是小華?」,有跳點式注意力的孩子也像是這樣。

 

有這樣症狀的孩子,若我們不先理解緣由,可能常常會認為他是故意的!爸媽覺得小孩很難教,老師覺得他上課很混!同學不想和他同組。

於是生活往往會變得困難和充滿挫折!而這些挫折並不會因為我們的嫌棄而一夕之間有所改變,反而會一直循環下去,演變成孩子對自己的失望。如果我們用「跳點式注意力」的方式去理解孩子,那麼更能知道孩子究竟怎麼了,才知道孩子能從哪裡開始訓練。

 

我們真正要訓練的,不是讓孩子能夠變得完全專注,而是縮短點到點之間的距離,當孩子真正理解點與點之間的距離,他才有機會跨越這些生活障礙,與他的跳點式注意力共處。

 

究竟我們要怎麼縮短點到點之間的距離呢?請看「如何訓練跳點式注意力孩子-把握三項原則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li Tree 的頭像
    Chili Tree

    Chili Tree 樹上長辣椒

    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