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的眼淚究竟想說些什麼?」
我曾經被這麼問。
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,每次只要碰到一些事情,一急之下就哭了。
不管是什麼負面情緒,有時想起一些委屈的事情,也會哭得一發不可收拾,無法自拔,但是哭一哭就會覺得舒緩點。
當時說不出來,總覺得有好多的情緒滿滿在胸口,好複雜的感覺,經過了好久的整理,我才漸漸明白了我的眼淚。
那是一種安慰自己的眼淚。
後來我遇見一個成年已婚女性。
她的外表很整齊,很有規矩,也非常和藹,很多時候都能侃侃而談。
但是每次只要一談到家裡,她就會流眼淚。
特別是抱怨母親時,一方面她感覺罪惡:「自己怎麼可以這樣抱怨母親呢?」
另一方面她卻會不自覺地流下眼淚。
幾次的對話下來,我終於明白她的眼淚在說些什麼。
她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貼心的孩子!會幫忙分擔家裡的各種煩惱。
因為媽媽要張羅著家裡其他兄弟姊妹、爸爸的身體狀況,在如此高壓力的環境之下,
媽媽總是在擔心著身邊許多人,對她的情緒也時常陰晴不定。
即使她沒有讓媽媽擔心,盡力做最好的女兒,但卻得不到爸媽的稱讚和回應。
她想要得到爸媽的關愛和回應,卻又說不出口,最後只能用眼淚安慰自己。
說不出口的情緒和需要,全部都用眼淚來代替。
「媽媽每天都在擔心誰、擔心誰,她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定了,所以我不想讓她再擔心我。」
「如果媽媽還要擔心我,我會覺得自己好不孝!」
「媽媽比我還要辛苦,我怎麼可以跟她說!」
原來,那些眼淚,是她對媽媽的關愛和照顧。
只是這關愛的方式,卻讓自己變得太委屈、太渺小,有任何的需要和情緒時,什麼也不能說,只能用眼淚。
小時候的我們,看到了爸媽的苦,爸媽的委屈,爸媽的情緒時,我們什麼也不會,只能夠聽。
這是身為孩子的我們,能夠對爸媽好的方式。
當爸媽將各種情緒和壓力丟出來時,孩子感受到了,愛著爸媽的孩子,只好承接下來。
小孩子會想像爸媽是無法處理、無法接收這些情緒的,更何況是自己的情緒和需要?
為了不想增加爸媽的負擔,也擔心著爸媽可能承接不住自己的情緒,所以自己的苦、自己的情緒、自己的需要,我們就會放在心裡。
為了當一個貼心的孩子,為了安慰爸媽,只好將這些愛的需要和情緒關起來,不敢說。
然而那些自己的情緒和需要還是存在著,每次只要出現時,說不出口,悶悶地壓在胸口,只能用眼淚來代替。
眼淚,訴說著孩子心裡頭的千言萬語。
等到孩子長大了,即使已經事業有成,有了家庭。
心裡頭那哭泣的孩子還是存在。
有了情緒、想要有人關愛的時候,情緒和需要卻是糊成一團,只能悶悶地哭著,害怕著自己的情緒會造成誰的負擔!
或是乾脆大生氣一番,氣別人為什麼沒有看到自己的努力,生氣過後卻又覺得有點罪惡感。
有些爸媽們可能是因為忽略了,所以才沒有馬上回應孩子的情緒。
有些爸媽們因為自己過往的經驗,自己的情緒解決不了,所以真的沒有辦法顧及到孩子們。
親愛的,如果爸媽真如你想像,無法接收你的情緒,無法給予你需要的關愛。
那確實讓人洩氣和沮喪。
在哀悼孩童時期的你,哀悼那些苦悶,之後。
請記得,看看現在的你,你已經長大了,不用再害怕這些情緒會造成誰的負擔,不用因為自己的需要而感到罪惡。
那些糊成一團的情緒和需求們,不需要再塞進心裡的任何一個櫃子裡。
現在的你,有能力將這些情緒說出來,也有能力給自己關愛。
你的苦,你可以說。
不需要只依靠眼淚了。
本文同步發表於【親子天下嚴選部落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