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討厭的勇氣  

書本資訊:被討厭的勇氣-自我啟發之父,阿德勒的教導

作者:岸件一郎、古賀史健/譯者:葉小燕

出版社:究竟

 

《被討厭的勇氣》文章是一名智者與挑戰者的對話。

透過對話的方式,除了讓我們理解阿德勒(Adler)的理論之外,同時也是在透過這些文字,讓閱讀者可以慢下來,重新看看自己。

『看看自己』,其實是一種很官腔的說法。但是我也不知道如何來形容,什麼叫做看看自己。

要知道,叫我們去看自己,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。

有時很難能夠向別人討論自己的內心話,有時擔心說出來的內心話會有一陣責罵。

有時別人真的跟我們說出真心話,但我們可能完全無法接受。

我們只能一直鑽在自己的胡同裡。

然而這本書,用一個安全的方式,告訴我們真實的聲音。

真實,而且可口美味。

 

全書許多部分十分有感,但最讓我喜歡和印象深刻的部分,

就是書上所說的「幸福」和「討厭自己」這兩件事了。

 

Adler說的幸福很有魅力,討厭自己很有吸引力。

 

「你覺得自己幸福嗎?」

有時候庸庸碌碌的生活,一天將來,一天又將走了。

還沒有時間思考,好像被擠壓著沒有自己的人生。

日子渡著渡著,似乎就連「感受一下」也變得困難。

我們所說的「小小確幸感」,卻在開始上班前就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
 

你感受得到幸福嗎?還是幸福感已經離你好遠好遠?

當要靜下來思考自己的人生時,卻渾身不舒適。

看著別人的生活,依舊羨慕,然後,又繼續駝著自己原本的姿態繼續走在現在的道路上……。

 

所以,我想要再問你一次,你覺得幸福嗎?

 

 

書上的智者說:

「現在的你感受不到幸福,為什麼呢?是因為你不愛自己,所以把『變成別人』當成愛自己的手段。」

 

什麼意思呢?

當我們不愛自己的時候,我們就會企圖當另外一個我所羨慕的「別人」。

「那個別人」優點好多,很厲害,而且通常「那個別人」,都比我自己厲害。

所以我們寧願放棄當自己,也想去當那樣的「別人」。

但這就很弔詭的地方了。

要知道,我們永遠都成為不了別人,因為那個「別人」,永遠與我們不同。

即使我們模仿的十足相像,但那都是別人,都不是你。

 

我還是要再說一次,我們永遠都無法成為別人。

 

我們可以成為的,只有自己而已。

只有自己最清楚什麼時候難過、什麼時候開心,又是什麼時候覺得委屈。

成為自己才是真的,別人都是假的。 

 

所以,如果我們一直想要成為別人,就會卡在一個「無法當別人」,但是又「討厭自己」的狀態裡。

當你討厭自己,無法好好地就當你自己的時候,怎麼會覺得幸福呢?

我想,一定是滿腹地委屈。

 

幸福是無法成為別人的,因為別人沒有辦法幫你幸福。

別人覺得的幸福,也不是你的幸福呀。

 

 

所以,當你討厭自己,沒有辦法好好地做自己的時候,怎麼會覺得幸福呢?


智者說:「對我們而言,最大的不幸,是不喜歡自己。」

看到這句話時,有一種震撼感。

沒想到,只是不喜歡自己而已,卻也可以成為最大的不幸。

 

所以說什麼是幸福呢?

我想,當我們可以喜歡自己的時候,那就是幸福了。

 

說了那麼多,好像我在說的是新語言。

其實並沒有。

有人可能會說:「如果那麼容易就喜歡自己,我幹嘛去當別人啊?」

 

所以,在書裡面就說了。

要怎麼喜歡自己呢?

 

Adler說:「所謂的幸福,其實是一種貢獻感。」

貢獻感是什麼呢?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嗎?錯!那樣也太委屈自己了~

貢獻感是別人覺得你很有貢獻嗎?錯!貢獻感不是別人去判定的,

 

其實,我們不需要判定貢獻感對他人有沒有用,

而是當我們擁有一種「我對別人是有用處」的主觀感受時,那就是貢獻了!

 

當我擁有了貢獻感,我能喜歡自己,覺得自己有用,而幸福就在這裡了。

 

 

過去一直在找尋可以讓我覺得幸福的人,或許我在找尋的,

是可以讓我喜歡自己的人,可以讓我覺得自己是有用處的人。

 

只是,為了讓自己變得有用處,不斷的去符合他人期待,迎合他人,反而變得不自由。

不自由的我,就難以喜歡自己了,也不是真正的貢獻。

貢獻不是自我犧牲啊,

不需要為了讓自己感覺有價值,所以不斷地壓下自己的主觀,按照別人要求做事,迎合別人。

 

 

什麼是幸福呢?

喜歡自己,覺得自己有貢獻,那就是幸福了。

 

 

你喜歡自己嗎?

你覺得自己對別人有用嗎?

 

一起朝向幸福邁進吧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