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位成年女性,我稱為艾拉,和我談生活中的不愉快,每隔一段時間,她就會和我細數著媽媽與她不親的事件,每件事情都可以感覺到,媽媽對她非常地苛刻。

「我覺得我媽沒有很愛我。」說這句話的時候,她的臉很沉重,沒有特別多的情緒。

光是要向旁人說出這句話,我想對她來說就需要很大的勇氣。我們總在報章雜誌上看到,媽媽會毫無保留地給孩子關愛,媽媽是最愛孩子的。但是,有些孩子真的感覺不到媽媽的愛;甚或,有些媽媽真的沒有辦法給孩子愛。

為了讓媽媽喜歡自己一點,艾拉做了許多的努力,迎合媽媽的需要,她努力為家裡付出大小事,也負擔家中一些經濟開銷,或是聽著媽媽說生活中的各種抱怨和委屈。可以感覺到,媽媽在生活中也非常地委屈和痛苦,艾拉同理媽媽,也為媽媽感到心疼。她做了許多希望媽媽會對自己好一點的事情,為了討媽媽的歡心,有時她會勉強自己做許多超乎心力的事。

有一次,她正好非常疲憊,不想答應媽媽的要求,媽媽對她的拒絕非常生氣!並開始訴說她不孝順、忤逆媽媽等字句,艾拉氣得告訴媽媽:「我只是想要休息,為什麼卻要聽妳的指責,我的付出還不夠嗎!?為什麼你就只會對我生氣!!」艾拉甩門進房間,也上鎖。媽媽覺得被艾拉指責,感到自己很受辱,氣得不停用力敲門,到最後,媽媽甚至脫口而出:「我真的很想殺了妳!」

 

這一句話,好像讓艾拉的心碎了一地。

「原來,我做這麼多都沒有意義;原來我媽真的沒有那麼在乎我。」她笑著對我說。

雖然艾拉是笑著,但是聽到這裡,真的讓人很難過。如果「我媽沒有這麼愛我」不再只是自己的想像和覺得,而成為一個事實,那是一個多麼痛苦和難受的經驗。

艾拉在那之後,做了許多嘗試......,告訴媽媽自己的難過,或者拉開和媽媽的距離,讓媽媽不要影響到自己,但是不管做哪些事情,她常常都會覺得很有罪惡感,對於自己想要逃離媽媽有罪惡感,對自己的痛苦覺得很無力,即使要說服自己「媽媽有些不同」,但心裡還是覺得媽媽沒有這麼愛自己。

 

我沒有陪她一起討論媽媽很愛你,你只是你誤會她這些事情,因為這不是她的現實生活。

「要接受媽媽好像沒有這麼愛自己這件事,真的好難,好難。」講完這句話的同時,我陪著她,我難過地紅了眼眶。

她看著我,先是沉默不語,她說:「我真的好希望她能夠多愛我一點。」

「但是我知道,她真的沒有這麼愛我。」突然,她開始大聲哭泣,哭了足足30分鐘。

 

結束那次之後,我們又花了幾次聊聊這些話題,如果,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「不怎麼愛孩子的媽媽」,那我們還能夠做些什麼。

自那之後,她的「媽媽和自己不親」話題變少了,自己生活的話題開始變多了,好像她的生活開始不再是「為了媽媽」,還有了自己。

 

 

對社會文化來說,「媽媽沒有這麼愛自己」這件事是一件非常恐怖、難以想像的事!!這樣的經驗太恐怖,以致光是想到,都會讓人覺得有罪惡感;光是經驗,都會讓人覺得痛苦。誰都不想相信「媽媽沒有這麼愛自己」這件事,但陪她一起躲開,對她而言沒有幫助;否認這個經驗,只會增加她的罪惡感。每個孩子都希望媽媽好愛自己,但是如果媽媽可能因為某些緣故,真的沒有辦法愛孩子,這樣的經驗,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失落經驗,這樣失落經驗是「我的媽媽沒有這麼愛我」。

有時候,我們能做的,就是陪伴她一起哀悼,哀悼這樣失落的經驗。

唯有陪伴她一起哀悼,看看這個痛苦的經驗,她才有辦法長出力量去跨越,才能真正長出自己。

 

【本文孩子與媽媽的故事案例有經過修改及整合,並非單一案例。若案例中的情節讓讀者聯想起真實的人、事、物,應純屬巧合。】

如果爸媽真的沒有這麼愛自己,如何安撫這樣受傷的心靈?
有時候,這些失落和痛苦的經驗,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心理空間,讓我們有機會承認這些痛苦事實,讓我們有勇氣接受,如果有人可以陪伴自己一起哀悼這樣的經驗,那就是一件令人安慰的事情了。

 

*本篇文章同步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arrow
arrow

    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