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父母會覺得小孩不夠知足感恩,但是若我們在給孩子禮物的時候,總是要叫他記得感恩與珍惜,那麼孩子又能夠在哪裡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存在呢?

 

有一天,我送了小姪女一個粉紅色的禮物。

小姪女收到之後,一副沒有很喜歡的感覺,她說:「謝謝,可是我不喜歡粉紅色的,我喜歡藍色的!」

我恍然大悟地跟小姪女說:「是哦!那我下次買禮物,要買藍色的囉?」

她開心地點點頭。

可能有些人會覺得「她真的很不禮貌耶!」

但我喜歡小姪女勇於表達自己意見的樣子。

 

有些孩子不一定有機會這麼做,不一定能夠說出他自己的感覺。

有時候在孩子收到禮物時,身為父母的我們,深怕孩子不知道這些禮物的價值,不懂得別人的心意,於是趕緊告訴孩子「做人的道理」!

我們很快地告訴孩子:「要珍惜啊!」、「要感謝對方啊!」,所以孩子在還搞不清楚狀況之際,就馬上要按照父母的指示:「身心感恩又感謝!」。

 

偶爾在必須要社會化的場面時,小朋友這樣的感恩與感謝是必要的。

但是,若父母總是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,那麼小孩子就不會學到感謝與珍惜,他學到的只有心靈上的匱乏。

 

父母覺得這些禮物是珍貴的,是需要感謝的!收到別人禮物是不容易的!

這樣的心情,可能來自於父母小時候不易獲得的環境中,因為這些禮物都是不易獲得的,所以很珍貴,當然會非常珍惜。

父母小時候的需求很少被滿足過,所以產生了「心靈匱乏感」,父母覺得不夠、不足,小時候多苦啊!!

 

等到父母長大後,有辦法給小孩子買禮物,或是看到孩子獲得了別人禮物時,就會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連結到自己小時候苦的經驗。

那種苦,是父母小時不易獲得東西而產生的「心靈匱乏感」,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也一併蔓延到孩子身上。

在心理學上,我們會說,父母不自覺地也想讓小孩子體驗到小時候曾經感受的「苦」。

父母不是故意的,只是沒有意識到。

於是我們趕緊教育著孩子「要感恩」,不要讓他太過自滿得意,久而久之,孩子沒有學到珍惜與感謝,他學到的就是父母的「心靈匱乏感」。

 

匱乏感是一種「沒有」的感覺,沒有滿足,沒有喜悅。

孩子明明擁有了這個禮物,卻從來都沒有感受到「擁有的喜悅與滿足感」。

 

為什麼呢?

因為孩子接受到禮物的那一刻,他還沒有感覺到喜悅與滿足,就已經覺得自己沒有那些「需要珍惜的東西」重要。

也就是說,那些禮物比「他」更重要!!

甚至,他會覺得自己是不值得擁有這份禮物的。

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夠重要時,不夠好、不夠值得擁有時,自然而然感受不到擁有這份禮物的喜悅。

 

這樣的孩子,長大之後,他的生活永遠沒有滿足,因為他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,永遠覺得缺乏。

即使獲得了最棒、最好的禮物,他仍然會懷疑自己值得擁有嗎?那些禮物真的屬於他嗎?

那些禮物比「他」還要重要啊。

 

他不知道自己怎麼了,只是難有滿足感,心靈充滿了深深的匱乏感。

 

所以真正要讓孩子學會「感恩」與「珍惜」,並非用嘴巴說的。

首先,要先讓孩子感覺到「豐盈」開始,孩子不需要被教育「感恩」與「珍惜」,他們就可以獲得滿滿的愛。

當孩子收到禮物時,父母不是急著讓他感恩,而是要讓他「感受」。

「收到禮物的感覺是什麼?」

他可以像我的小姪女那樣,大方地表達自己喜歡藍色,不喜歡粉紅色,有一點不開心。

或許他也會覺得非常開心!

父母千萬不要剝奪他感受的機會,忍不住教訓他。

 

當他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覺,內心豐盈地被愛填滿,那麼感謝才是真的。

等到有一天,當他們在這個社會上感覺到自己與他人差異的時候,他們就可以發自內心地感受到「感恩」和「珍惜」。

那時候,才是孩子真正的感恩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