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父母,不管你做什麼,她都會支持你,不會多問什麼。

聽起來這樣的父母是很棒的,不管孩子如何,都是第一時間給他支持,給他最豐沛的愛,這麼做確實非常不容易。

我們可能會認為,這種幾乎100分的父母了!但是小孩往往不這麼認為,他們希望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注意、更多的關心。

有人會想,父母已經做到全部支持,難道還不夠愛小孩,不夠關心他嗎?

有些父母甚至不怎麼喜歡,卻為了要展現自己的愛,還會隱忍著自己的不快,也支持著小孩。這樣還不夠嗎?

想想這樣的父母必然感覺很挫折!

父母們已經付出所有了,孩子卻仍然覺得:「這不是我期待的爸媽」。甚至,有些孩子還會認為自己不被父母所愛。

 

而孩子們其實也好挫折哦。

他講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覺得父母不愛自己,他就是覺得父母不夠關心他。

長大之後,孩子覺得自己活在不被愛的生活裡,憤世嫉俗,覺得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在意他,關心他。

父母覺得無辜,覺得挫折;孩子亦感到孤獨。

 

可能大家會困惑,究竟孩子想要怎麼樣的父母?究竟我們應該當的是什麼樣的父母。

100分?還是要1000分?永遠都不夠?

事實上,我必須說一句話,「孩子心目中的夢想爸媽,幾乎不存在這個世界上。」

但是我們為了要當「孩子心目中的夢想爸媽」,卻把自己都給扭曲了!!扭曲成不是自己的樣子!

結果,孩子非但不滿意,還有很多埋怨。

 

所以我們覺得孩子不知足,不滿足,做什麼好像都無法達到孩子的標準,然後我們也挫折。

究竟是我們的孩子不滿足,還是我們太想要當自己心目中的「模範爸媽」了??

 

小時候,我們沒有被爸媽滿足的地方,等到長大之後,我們要一次滿足回來!所以我們拼命給予。

但是小孩不要這樣拼命給予的父母,他要的是有血、有肉、有情緒的父母。

 

當我們感受到不舒服的時候,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;當我們覺得不合理的時候,可以拒絕小孩的要求。

我們要展現自己對孩子的愛和關心,並非全然給予。

真正可以做的,是對他有「好奇感」的父母,是想要了解他的父母。

當我們被別人好奇時,我們就會產生一種存在感,我們就會感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是真正被聽到的,我們是重要的!

這是我們的本能。想一想,當你被傾聽的時候,是不是覺得自己好重要、好有存在感呢?

孩子就是如此,對他來說,爸媽是如此重要,因此他希望自己在爸媽心中,也是很重要、很有存在感的!

所以,父母不需要百分之百的支持孩子,父母不用當100分完美父母。

只要在適當的時候,對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好奇感,聽聽他的想法和意見,這才是真正與孩子「同在」的父母。

而這樣,才是自在的當你自己。

 

舉些例子,父母帶孩子在玩具店逛,孩子選了一個小車車玩具。

第一種父母:沒有多問什麼,就立刻掏錢買下,父母會想:「反正孩子喜歡就給他買」。

這樣的父母對孩子非常好,從來都沒有質疑過孩子為何想要買?自己的能力可以買,就給他買。

但是孩子並不會認為「我爸媽對我很好,什麼都沒有問直接買給我」。他們只會感覺,父母根本不在意他們,都不問他為什麼要買小車車,或是都不提出一些意見。

長大之後,他就會描述自己是一個「放任型管教的孩子」,沒有人管他,沒有人真正在乎他。

想一想,身為這樣的父母多委屈啊!!

 

第二種父母:可能家庭經濟拮据,父母雖然看到孩子的需求,但是沒有錢。

父母會想:「吃飯錢,學費都不夠了,沒有辦法買這個玩具」,一想到自己也沒有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,心情就變得很差!

於是就跟孩子說:「買什麼買啊?不准買。」甚至還對孩子生氣。

其實父母並沒有不愛孩子,只是經濟狀況不允許買,可是卻連跟孩子說清楚的機會都沒有。

而孩子沒有機會聽到父母生活限制,他只知道自己「不准買」,他會想像,自己的要求是不被允許的、不被重視的,甚至他會認為自己不值得提出要求的人。

長大以後,他就會不敢提出要求,因為他害怕別人的拒絕。

 

第三種父母:小孩要買車車時,會先問「你選擇了這個小車車哦?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小車車玩具呢?」

或許答案是孩子覺得車車可以帶他的機器人玩耍,所以機器人需要一個車車;或是車車有輪子很好玩。

雖然父母已經用一些方式關心和了解小孩子,但是如果只要知道理由就買下它!

久而久之,小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只要有理由,就可以要求很多事情,就可以完成很多,他就不會學到限制了。

 

那究竟要當哪一種父母呢?

你可以問小孩子為什麼要買呢?也可以問他喜歡哪小車車哪個地方呢?或者是都不問他。

你可以從別的角度想想,小孩子在多久以前買過玩具了呢?

如果最近才買玩具,你可以對他說:「可是你前陣子才買玩具哦!我們不是有說過3個月才能買一個玩具嗎?」

但是小孩子可能真的很想要這個玩具,身為父母可以對他說:

「好,如果你真的很想要這個玩具,那我們買了之後,半年內都不能買玩具囉!如果你最近還有看到喜歡的玩具,我們就不能買囉?」

這是身為父母關愛孩子的妥協!但是也請記得遵守。

那麼孩子在這樣的對話當中,不僅僅覺得你是聽他說話,而且也學到了「節制」。

 

經濟拮据的父母可以跟孩子說:「這個玩具我知道你很喜歡!不過爸爸媽媽現在的錢需要花費在別的地方,沒有辦法買這個玩具給你。」

父母可以跟孩子說自己的限制,沒有關係的!

 

 

我們不用做100分的父母,不需要委屈自己,以為完完全全的接納孩子,才是愛護他們的表現。

真正能做的,就是要在很多時候當自己,當你自在了,你的周圍才會變得自在,而你的小孩才會感受到被愛、被滋養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親子關係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