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與朋友聊到諮商輔導所選學派的差異。

在現在學習的過程中,常常聽完每個學派之後,就會覺得每個學派都很好,都很適合切入,那到底是要學什麼學派?

假設我們選了A學派,我們怎會知道自己是適合A學派的?說不定我們也覺得B學派很好......。如果用武功比喻好了,你學了「峨嵋派的招式」,你怎麼知道自己是適合這個?說不定你適合「武當派的招式」,有時候又覺得每個招式都很好!

這名原是哲學系爾後轉諮商的友人更是提到,就如同哲學觀點去看待一個椅子,會用不同的角度看椅子;那諮商輔導不也是用每個學派去看個案嗎?

但是當這樣思考時,就會陷入「究竟要選哪個學派的謬誤」。因為這個哲學與心理輔導的討論持續了三個多小時,所以我就直接跳過。

 

每當在討論「我到底是要選哪個學派」時,就會讓我聯想到黑暗精靈三部曲小說的男主角崔斯特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下這段是超長的前導廢話,可以略過。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我不是特愛薩爾瓦多寫的小說(雖然我以前也默默地看完他的經典之作),不過這部黑暗精靈描述的信仰,給當時的我有種堅定的感覺!

 

小說中描述精靈界有幾個種族,其中一個種族是「黑暗精靈」,聽這名字就可以猜到,是超級厲害的大壞蛋種族,既有精靈的敏捷但又很邪惡。而男主角崔斯特就是一名「黑暗精靈」,如果小說描述這個黑暗精靈如何作惡多端,那麼他怎麼可能成為男主角呢?(大多的小說都是走正義必勝的路線),所以小說描述他雖然是黑暗精靈,但是心地超級善良,很不適應黑暗精靈種族的各種規範。

 

(題外話…如果以現今社會來看,他可能就是黑暗精靈種族中,很不配合社會規範的人。在這個種族中被排擠,也很不適應黑暗精靈的社會化生活,所以他可能就會被邊緣化……)

 

他需要不停地與黑暗精靈種族的社會信仰抗衡,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。假設我們自小的環境種族就是要以幹掉別人為目的,就是要非常邪惡,連自己的親人都可以被犧牲;可是我一點不邪惡,我也不想幹掉別人,那麼就會對於自己身在這個種族產生很大的疑惑和矛盾。

「我是黑暗精靈,跟他們長得一樣,我的樣子不是美麗的精靈,所以我應該要做跟黑暗精靈一樣的事情,可是我想做的居然是美麗精靈的事情,那麼我究竟是誰?」

所以小說描述的內容,就是他不斷與自己的價值觀打鬥衝突的部分。

經過了長時間的價值觀衝突,他還要幹掉自己的親人什麼的……,總之很慘烈。

附上黑暗精靈小說的封面

黑暗精靈封面

  (圖片摘自於博客來網路書店)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前導廢話結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崔斯特思考的是自己究竟要追隨的是哪一個信仰?他要追隨黑暗精靈種族的信仰嗎?但那信仰和他的價值觀根本不合,他難以信奉;還是他追隨的是不知道什麼的?他放棄了信仰。

 

有一天,他遇到了一個信仰,那個信仰就如同他所秉持的價值觀,他過去所歷經到的信念,他才發現,原來有一個與他的價值觀如此吻合的信仰,那不是他在追尋的嗎?原來他的價值觀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依歸,而且同樣有別人在追尋著(只是那些都不是黑暗精靈)。於是,他重新又開始信仰,不再無依無歸。

 

選擇學派就好像是崔斯特在找自己的信仰一般。

「究竟我要選擇哪個學派?」-我們所選擇的學派,就是要跟我們自己的生活價值觀符合,跟我們的生活經驗符合,我們相信的,那就會是我們的學派。

 

「我選了A學派,會不會我比較適合B學派?」-這就如同信仰一樣,是有可能發生的。

舉例拜會各個武功掌門,我們一開始覺得自己一定是適合峨嵋派,但是當招式練到上乘等級無法衝破,而無法衝破的理由是要做一些根本不符合我生活發生的事情,像是每天都要早上四點起床練功,六點睡覺這種我做不到的事情,那麼我必然會卡關。

有一天我發現武當派的招式比較適合我,而且他只要早上九點起床練功、晚上十點睡覺就好,那麼我可能就去學武當派的招式了,然後因武當派很符合我的生活哲學,所以我一直學得很順利,有一些我沒辦法立刻參透的部分,也因為不斷地在生活中發現與武當派招式相呼應的地方,所以就越練越上乘。漸漸地,我將武當招式的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,武當即我,我即武當。我就是武當人了!

 

但是我在變成武當人的前提,是因為武當派的招式功夫跟我的生活哲學很符合!

 

選擇學派,自然也是要找跟自己生活經驗符合的,如此才能用得上手,變成某學派即我,我即某學派的生活精神。而不是找到一個學派後,硬把自己塞進去,那會很痛苦的!

 

下次思考我到底適合哪個學派時,不妨從「我到底信奉什麼價值觀」開始思考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