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li Tree諮商心理師。喜歡生活,美食,還有人。
邀約、討論,歡迎寄至treetect@gmail.com

目前分類:專任心理師日常 (1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本篇主要分享的是「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」薪資福利部分。

提供給生涯路途上,想要從事大專校院領域的心理師及準心理師們作為理解及參考。

 

(一)基本薪資:起薪36,000元~46,000元。

原則上,依據各大專校院的聘任辦法不同,而有不同的薪資依據。若學校人事單位沒有自己學校的薪資依據標準,多數會以「科技部計畫助理薪資參考標準」給予薪資。

在網路上只要打「科技部計畫助理薪資參考」,就會出現參考表。研究所畢業者,科技部計畫助理人員薪資參考起薪金額為36,050元,故學校的專任心理師薪資,就會以此為標準往上增加。

(二)專業加給/證照加給:無~15,000元不等。

念完心理諮商碩士班的朋友們非常清楚,在我們花費這麼多的心力和金錢訓練之下,以及日後在學校執行的眾多任務而言,起薪若僅有36,050元,是相對較低的。但或許是因為學校需參考人事室統一薪資金額標準,因此多數都會以這樣的薪資作為基準,其他薪資則再以「專業加給」或「證照加給」方式予以補貼,專業加給的金澤則是「2,000元~15,000元」不等。

(三)年度晉薪:無~每月+1,500元不等。

有些學校可能會依據年度考核的情形,來決定是否要進行年度晉薪。通常考績達到某個程度,1年每個月將會加薪「700元到1,500元」不等,但是我也曾聽過完全不加薪的學校,薪水就如剛進去學校的起薪一樣,十年如一日,所以要看每個學校的風格不同。

(四)春酒/尾牙/三節禮金/額外獎金

有些學校會辦理春酒吃飯,或是尾牙吃飯摸彩,或是三節禮金贈送。通常這是一般大學都會有的福利,所以身為大專校院的心理師們,都有機會享用到與其他大專工作的教職員們一樣的福利。

(五)工作時間/請假/加班

在大專院校工作,無論是工作時間、請假以及加班的制度,多數是與其他在大專院校工作的職員是一樣的。因此,通常都是08:00上班、17:00下班;而請假或是有特休的制度都是一樣的。

(六)加班補休,幾乎沒有加班費。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有些朋友來信提到對心理師的好奇,因此我在這裡一併作為回答。

以下回答真的是我個人立場,因為每個人環境不同,而有不同的看見,因此只是提供我自己的看法,提供大家作為參考,但對於大家的未來生涯,建議還是多看、多聽,並且貨比三家哦!

 

Q1:請問從準備考諮商所、就讀諮商所到正式進行諮商工作,這三個階段分別會遇到哪些困難?

第一階段:準備考諮商所方面

由於過往報考人數較多,競爭者眾,但是研究所的名額就是那些,因此光是只有唸書準備,可能是無法考上研究所。且因諮商研究所幾乎都有考「申論題」,因此練習寫申論題是重要的事情。另外,有些研究所甚至會有「第二階段面試」,有些面試會進行「諮商實務演練」,所以若要報名考諮商所,至少對於如何進行諮商要有初步認識。我認識許多人在考諮商研究所上面就花了非常多的心力,重考1-3年者有很多,但因現在少子化問題,諮商所的考試錄取率好像比起以往還要高一點(據我認識的朋友所說的,僅供參考)。

 

第二階段:就讀諮商所

第1個困難:

有些人可以一邊專職工作、一邊就讀研究所,但是這在就讀諮商所上,幾乎是極度困難的事情。因為諮商所的課程緣故,多數需要於碩二時進行為期半年至1年的兼職實習(一週實習1至2天),碩三則需要進行一年的駐地實習(一週實習4天,第5天進行返校課程督導),因此,對許多專職工作者,這可能是需要克服的困難。另外,由於諮商所的訓練,一部分要訓練基礎知識,一部分要進行實務練習,另一部分還要完成論文,與其他研究所不同的地方就是「駐地實習」,因此要兼顧三方面,就需要花費較多的心力和時間,這是我覺得比較困難的地方,因為我沒有辦法兼顧,所以最後研究所讀了4年才畢業,但還是有許多人3年準時完成論文並實習的。

第2個困難:

在就讀諮商所,會一直需要檢視自己的內心。有些人以為自己想要當助人工作者,想要幫別人進行心理輔導,所以進入研究所。但是進入之後才發現,自己內在其實很混亂,每次探討到自己的內心時就覺得很害怕,他們真正想要幫助的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!試想一個混亂的自己,然後所學內容都是「要先整理好自己,才有辦法去幫助別人」,那感覺是非常衝擊的!而有些人對於要碰觸自己內心都還未準備好,又如何去幫助別人探索自己的內心?因此這也是在就讀諮商研究所中極大的困難:「你必須先去關注自己的內心。」如果沒有辦法關注,或是其實根本還沒有準備助人,只是想要關注自己而已,可能未來就無法當一個適合的諮商心理師。即使真的畢業、真的考上證照,也很建議不要當心理師。

 

第三階段:正式進行諮商工作

第1個困難: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Q1:「國中、高中的輔導教程」和「諮商心理師」訓練差異?

ANS:

1.以訓練來說,諮商心理師是屬於醫事人員,輔導老師是教育人員:

(1)輔導老師-考取的是「教師證」,資格是需要大學畢業,在大學期間修輔導教程,並前往國小至高中進行「教育實習」,隸屬於教育部,是屬於教育人員

(2)心理師-考取的是「心理師證書」,資格是需要研究所畢業,就讀諮商輔導相關研究所,並前往合格單位全職駐地實習一年,隸屬於衛生福利部,是屬於醫事人員

2.以工作內容來說:

(1)「輔導老師」在國中及高中是需要進行「輔導課程」的,又稱為兼任輔導老師,多數的兼任輔導老師主要是上課,偶爾會接一些發展性議題的學生輔導。

(2)在國小至高中的階段,另有「專輔老師」職缺,專輔老師考取的證照也是「教師證」,他們通常不用上輔導課程(現在規定一學期至多上4堂輔導課),而是需要針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,並做個案管理的工作,如遇到較困難、較複雜的個案,就會提報轉介到各縣市學生輔導中心,由各縣市學生輔導中心聘請的心理師來進行心理諮商。

(3)「諮商心理師」的工作則是進行「心理諮商」,心理師如果在班上進行演講,則是稱為「講座」或是「團體輔導」,但這都是額外工作,不需要制式上課。

 

Q2:社工系和諮商輔導學系的路途?

ANS:

社工系和諮商輔導學系的路途是不太相同的,服務對象和服務方式也非常不同。

1.以證照來做比擬,社工系是大學畢業才可以考取社工師證照,心理師則需要研究所畢業才可以考心理師證照。

2.如果以助人工作方面看待,粗略的說,社工師是以「提供並拓展」個案外在生活資源為主,所以可以提供經濟上資源、心理上資源、生活協助的資源協助。如果社工師「評估」個案,覺得這名個案需要經濟上協助、心理上協助,社工師就會幫忙連結這些資源;而心理師則是針對個案內心資源做服務,所以談的是個案內心的世界。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1:諮商所碩三的時候會全職實習,想請問實習機構會讓實習心理師畢業後直接轉正職嗎?

實習心理師畢業後是無法直接轉正職,因為正職需要有「諮商心理師證照」,但我們的考照制度關係,需要畢業之後才可以證照,中間大約會有2-3個月的空窗期(參與國家考試至拿到證照)。畢業後要從事心理師的工作,你可能要滿足幾個條件:

(1)於三年內完成論文並通過論文口試:我們的心理諮商至少會念三年,第三年進行全職實習一年,如果順利於三年內完成論文並通過論文口試,才可以畢業。但有許多人可能會唸三年半或四年的時間。

(2)畢業後才可以進行心理師國家考試:心理師的國家考試1年有兩次,通常會於1-2月及7-8月辦理考試,考試結果將於4月及10月頒布。(109年更新:110年後心理師的國家考試改成1年1次哦,時間大約在7-8月的時候會辦理!)

(3)多數機構要有「心理師證照」才可以就業:多數的大專實習機構的心理諮商會要求「有心理師證照者」才可以投履歷,但還是有少數的大專實習機構,在招募心理師不順利的情況下,可能會降低條件,變成「畢業後,待準備心理師考試者」亦可以投履歷。另外,大專院校可能會有「資源教室輔導員」工作,主要是協助有身心障礙的學生順利就學,因資源教室輔導員多數只要大專學歷即可,有些準心理師們可能會在「剩下論文口試」或「等待心理師考試」的情況下,進行資源教室輔導員的工作,或是去學校代課,或從事其他工作。

 

Q2:請問除了大專院校的心理師外,各縣市輔諮中心、社區衛生中心、社會福利機構(EX:生命線、張老師)、大型企業會有專任、兼任心理師的職缺嗎?新手心理師是否有機會進入這些機構工作呢?

ANS:

新手心理師還是有機會哦!當然有機會進入這些機構工作!這並非分新手或是老手,其實就是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興趣問題。妳提的工作機構所屬的工作型態不太相同,所以很難一言以蔽之,主要是看這些機構有沒有開缺。

(1)如各縣市輔諮中心:他們所要的心理師就是協助國中、小學生心理諮商工作,專職就是心理諮商,但是有些縣市的輔諮中心是要跑學校的,有些則是在輔諮中心進行個別諮商,所以只要面試順利應該進德去。

(2)如社區衛生中心:社區衛生中心的專任心理師,就我印象中,應該是在做推廣心理服務工作,應該沒有做心理諮商業務,所以這個職缺是新人的話應該也進入得了。

(3)如生命線:有些生命線沒有開放個別心理諮商,專責工作負責電話端、整理電話的個案資料,比較屬於個管性質,所以也不會碰到心理諮商,或是進行是短期的電話輔導,以及協助生命線志工進行督導;另有生命線特別做企業的專案諮商,所以能夠服務企業員工,才有可能進入該工作。

(4)如張老師:則是需要協助張老師義工進行督導,還有協助在張老師服務的心理師們一些相關行政業務,我記得大學畢業以上就可以進入該職缺工作。

(5)大型企業專任心理師:現在國內企業聘有專任心理師的職缺非常少!我是覺得全國應該不到20個職缺吧!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,很容易因沒有相關工作經驗,就無法進入這些機構。且大型企業可能會以EAP(員工協助方案)為導向,職缺更少啦!

(6)大型企業兼任心理師的工作業務,多數是與張老師、生命線、相關基金會合作辦理,比較不會自行找兼任心理師哦!!比較例外的是,曾有看過大型企業誠徵短期心理諮商,那是走契約制度的,比較屬於兼差的工作性質。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些朋友來信提到對心理師的好奇,因此我在這裡一併作為回答。

以下回答真的是我個人立場,因為每個人環境不同,而有不同的看見,因此只是提供我自己的看法,提供大家作為參考,但對於大家的未來生涯,建議還是多看、多聽,並且貨比三家哦!

Q1:如何成為一名執業諮商心理師?

第一步驟:你必須先考上「諮商輔導/心理輔導/諮商 研究所」。

(1)你需要先考上「這一類型」的研究所:

在國內,你需要先考上這個類型的研究所,才會認定具備諮商心理師考試資格。如果是臨床心理的研究所,那就是成為臨床心理師。所以,諮商心理師和臨床心理師考的研究所是不同的哦!你要先確認哪些研究所是被認定為「諮商心理師」的學校。由於諮商心理師並沒有規定大學的學位,所以無論大學是什麼科系,只要研究所是諮商輔導相關,都可以考諮商心理師。

(2)目前國內諮商輔導研究所其實滿多的,這裡列出來:

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所(諮商組)/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/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/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研究所/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/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(諮商組)/私立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班(諮商組)/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研究所/私立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/私立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(諮商組)/私立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(諮商組)/私立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(諮商組)/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/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/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/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/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/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/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研究所/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。

(3)若要去國外就讀研究所,也需要就讀相關科系的研究所(因現在台灣的心理師考試證照很嚴格,所以在國外唸研究所,再回到台灣進行實習變得很困難)。

 

第二步驟:考上研究所之後,務必完成幾項任務。

(1)需要完成研究所上的必修學分:每個學校的必修學分不盡相同。

(2)需要完成考心理師證照的必修課程:心理師證照的必修課程,考選部的「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考試規則 」有列出來,可以點閱查詢。國內的研究所都會設想到這件事情,所以通常已經將這些課程安排在研究所上的必修學分了。

備註:有些大學非相關輔導科系的人,需要再下修大學部的學分課程,例如團體諮商、心理學相關的課程。

(3)需要完成論文:如果要獲得研究所的學位,國內一定要完成碩士論文才可以畢業。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

心理師的市場需求

有些朋友來信提到對心理師的好奇,因此我在這裡一併作為回答。

以下回答真的是我個人立場,因為每個人環境不同,而有不同的看見,因此只是提供我自己的看法,提供大家作為參考,但對於大家的未來生涯,建議還是多看、多聽,並且貨比三家哦!

 

Q1:請問「目前」諮商師的市場是供過於求、供需均衡或是供不應求呢?

ANS:

1.更新一下最近的資訊。2021年開始,心理諮商所的成長數量變多,在外做行動心理師也增加,可以發現民眾開始重視心理需求的議題,也願意將錢注入在這個部分。因此,北部也開始有許多缺額哦!

2.目前諮商心理師的專職工作,以北部而言應是「供過於求」,仍然會有零星職缺,但中部、南部及東部仍然有缺口,所以還是有職缺。

3.有許多諮商心理師會由「專任工作」轉為兼任工作,亦即我們所說的「行動心理師」,行動心理師的工作非常多元,舉凡進行兼職接案,可能在某某診所或是學校排幾個時段進行心理諮商;或到各單位進行演講;或進行小團體輔導/工作坊,若以北部而言,行動心理師應算是8成飽和了,但中部、南部及東部仍然非常缺乏。

 

Q2:「未來」的新手心理師會不會面臨各機構皆沒有職缺而失業的問題呢?

ANS:

1.如果是以「心理師」去搜尋工作,可能會覺得失業率很高,事實上會開「專任心理師」職缺的單位,真的不多!!大部分職缺會在「大專院校」或「各縣市學生輔導中心」,還有一些職缺是開在「社福機構」,極少量的專任職缺會在「公司企業」或是「醫院單位」。因為專任職缺過少的關係,導致多數的心理師會去做鄰近相關工作,例如,擔任「大專院校的資源教室輔導員」,或是擔任「代理輔導教師」...等等;另外,有些心理師可能也因此擔任「行動心理師」,也就是說,擔任「兼職心理師」。所以,我認為未來的新手心理師應該不會有失業問題,但確實可能沒有「專任心理師」的職缺。

2.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,確實會擠壓到專任心理師的職缺和薪資。我認為在心理師的行業中,真正的重點和困難並非心理師失業,不像月薪嬌妻那樣,而是你擔任「專任工作」時,所獲得的薪資和工作職缺,可能不符合你對工作的期待和你的投入程度。例如有些大學的資源教室輔導員,也有許多心理師擔任此職務,但是薪水可能是由31,520元起跳;或是各種社區機構,也會希望聘用心理師,但薪水可能是34,000元;甚至許多國中、高中的輔導單位,目前也會找尋「代理輔導老師」,雖然薪水約43,000元,但就是臨時缺,每年都要重新聘用,而且暑假沒有薪水。所以這一行的問題,可能不是沒有職缺或是失業,而是工作薪資不高,而且幾乎沒有晉升的空間,因為我們就是專業「心理師」工作。

3.有些心理師覺得「專任」、「專職」的工作太過競爭,而且通常專任的職缺,不會只是做心理諮商,還要做許多行政工作,因此選擇不擔任專任心理師,而是當行動心理師。若有固定配合的機構,能力夠好,會寫書或演講,行動心理師的薪資待遇甚至會遠高於專任心理師。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aula Heimann 曾說:「自由地被喚起」。

在治療室當中,我們並沒有辦法像機器那樣,只有冷冰冰地回應,我們也會有一些自然被喚起的共感情緒。

有些治療師以為在治療室當中要盡量不展現自己某些部分的自我,而當一個空白螢幕,只反映案主的情緒,但我認為有時治療師的真實情緒,也是一個影響案主治療的關鍵因素。

 

 

 

 

備註:Paula Heimann曾於1950年《論反移情》中提到這句話。
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陣子和實習心理師進行專業督導時,討論到與個案結束晤談情形。

原本每次都乖乖前來的個案,在確定要結束諮商之後,突然開始放心理師鴿子,於是最後一次的晤談,被一再延期。實習心理師不理解發生什麼事,我們一同討論,也一起思考個案的心理歷程,這樣的情況,通常發生在個案不想結束晤談,不想面對關係結束的時候。實習心理師表示:「我有在晤談中跟他確認啊!」但有些時候,個案不想結束也不知怎麼說,或是腦袋知道,但心裡對「要結束」是十分排斥的,所以不知怎麼辦的情況,就「放心理師鴿子」!

這樣的討論,也回想起我第一次當個案,面對諮商結束的情景。

 

我第一次的諮商經驗,是在大四的時期,當時我算是「半個素人」,雖然在課本和電影上看過心理諮商,也因為要考心輔所而開始準備,但完全沒有親身體驗過。因為一些自己的事情,所以我就去學校的心輔單位,歷經兩學期,大約30次的心理諮商,多數時候的經驗都是很好的,過程中我也曾經有臨時放心理師鴿子或胡亂請假。

由於大四即將畢業,於是心理師在下學期時,就和我「預備結案」,我們的晤談,也壓在學期末最後一次,晤談結束後,就接著放暑假了。身為「個案」的我,當時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問題了,也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結束諮商,進入下一個階段,每次去晤談都感覺像是胡亂聊天。

在最後一次晤談前,我想,要結束晤談了!我也要畢業了!也不知道要和心理師說些什麼,總覺得可以很快結束。

直到坐在晤談室裡,我才真正感覺到要結束諮商了。

我還清楚記得那天的畫面,在晤談室裡,心理師帶了一杯熱飲進來,喝了一口之後,笑著跟我說:「我們今天是最後一次晤談了。」

我點點頭,但心裡面覺得好奇怪!(憑什麼心理師平常都不帶飲料,結束晤談這天帶飲料進來喝?),但是我只有放在心裡沒說出口。

心理師開始幫助我回顧這兩學期的諮商晤談歷程,也告訴我未來若要進行晤談,可以從哪些方向繼續著手,我很認真聽,也覺得心理師說的很有道理。我說了自己這一年的過程,也說了一些感謝的話。

然而,明明晤談就是最後一次,我卻又提到了一些新的事情,甚至超過晤談時間還不自知,當時的心理師好像也很難打斷我。

直到晤談室的門突然被打開,我和心理師同時往外看,有一個男同學說:「疑?!我應該可以進來吧?」

心理師這時卻站起來說:「當然,這是你的時間。」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有些朋友來信提到對心理師的好奇,我將回答的內容整理後回答,並一起放在這裡和大家分享。因為內容其實滿多的,所以乾脆將這篇提問改成簡單的分類索引,讓大家可以輕鬆閱讀哦!

以下回答真的是我個人立場,因為每個人環境不同,而有不同的看見,因此只是提供我自己身為心理師,一路走來的看法,提供大家作為參考,但對於大家的未來生涯規劃,建議還是多看、多聽,並且貨比三家哦!

 

-【心理師日常-心理師的市場需求/薪資待遇

-【心理師日常-如何成為心理師/心理師的證照資格

-【心理師日常-成為心理師的困難

-【心理師日常-心理師和其他專業領域的差異

-【心理師日常-心理師工作相關疑問

 

 

目前的回應到這裡,會再持續更新哦!

 
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帶領實習心理師期間,聽了實習心理師給自己的回饋與建議,有了一些擔任行政督導的心得。

【本篇尚未完成】

一、將對實習心理師的期待「寫」下來:

行政督導對於自己所帶領的實習心理師是有期待的,就好像是自己的徒弟一樣,希望他能夠在實習期間真正學習到一些什麼,同時又希望他能夠幫忙到自己的業務,另外也希望他在實習期間不要很「白目」,這些期待如果用思考的,就會變得非常地雜亂,因此,若能夠將自己的期待「寫」下來,較能夠清楚了解,我們的期待是有可能達成,還是不可能達成。例如,我們心裡期待實習心理師就像一個已經實習完,拿到證照的心理師一般,什麼都可以做,寫下來之後,就會發現自己的期待不合理,透過寫下來的方式去做對照。

在我的經驗當中,對實習心理師的合理期待可以分為幾項:

1.期待實習心理師了解機構「檯面上規則」。例如遲到、早退、請假、機構的整潔與配備等等,這些機構一般外顯的知識。

2.期待實習心理師了解「業務執行的規則」。例如業務執行可能需要事先準備、計畫書、或是要打電話給導師之類的知識。

3.期待實習心理師了解「自己在意的規則」。例如任何文件檔案需以APA格式填寫,請假一定要前幾天之類的。

4.期待實習心理師學會「做人處事的道理」。例如要跟實習夥伴好好相處,要積極一點之類的。

5.期待實習心理師未來可以成為好的心理師。例如實習心理師可以學到好的習慣,未來可以運用在工作或社會上。

 

二、將對實習心理師的期待「具體化」:

在思考完自己的期待之後,有些行政督導心裡想:「我的期待沒有不合理呀?為什麼他們還是做不到呢!」,並因此對實習心理師既失望又氣憤。在我的經驗當中,往往並不是實習心理師做不到,而是他們根本沒有搞清楚「督導的期待是什麼」。我們以為已經講得很清楚了,但是實習心理師還是覺得很模糊,使得實習心理師在這段關係中要變得小心翼翼地猜測,這也會讓雙方變得很疲憊。例如,我們對實習心理師的印象,往往會用「很積極/不積極」來表達,但「積極」本身是形容詞,是個抽象的字句,當我們告訴實習心理師「要積極」時,究竟實習心理師如何做才是積極?如何做才是督導眼中的不積極?因此,行政督導不只是要將自己的期待寫下來,還要讓這些期待「具體化」。我們必須思考,哪些行為是積極的表現,像我可能會對實習心理師說:1.「在辦公室裡,你要主動地去澆花,沒水就要去澆花」或是2.「電話響好幾聲都沒有人接時,你要將它接起來,並做紀錄」或是3.「學生來時,如果是你的排班日,你需要優先站起來接待,除非學生來找特定的老師」。

透過這些具體化的字句,才會讓實習心理師真正了解我們的期待,以及他可以怎麼做。

這裡提供我自己對實習心理師期待具體化指標,以做參考。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多數的心理師,在成為心理師以前可說是「披荊斬棘」旅途,特別是進入「全職實習」這一年。

有別於其他學制的實習,就讀諮商所的學生,在研究所的碩三時期,不僅要自己一間間機構投遞履歷,申請一年的全職實習工作,多數的實習機構也沒有津貼,一週的時間共有四個全天要在機構內進行實習,剩下的一天返校進行返校實習課程,如果因為全職實習機構的相關業務要加班,一整年下來,不僅自由時間極少,連賺錢機會也沒有。我在研究所期間以及出社會工作之後,常看到許多實習心理師非常辛苦的一面。辛苦的地方並非「職場諸多任務」,只要有心,任務都是可以解決的,真正困難的地方在於「如何在機構生存」。

用一句話來形容實習機構的極端差異:

有一種實習機構認為「實習心理師不會機構任務是正常的,所以會協助實習心理師學習這些任務,讓他們順利進入未來職場。」

另一種實習機構認為「機構的任務和規矩是正常人應該都要會,如果實習心理師不會,又沒有主動問,那麼就是實習心理師這個人的問題。」

 

我聽過許多實習心理師的慘痛案例,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。

有時不免覺得「實習機構真是有點殘忍」,有時也會覺得「實習心理師怎麼那麼蠢!!」

有天突發奇想,為什麼不用一個「實習心理師錦囊」呢?讓即將成為實習心理師的研究生們,可以不必為了這些「機構的通則」傷透腦筋,不必再為了一些行政流程,而耗竭掉自己對諮商專業的熱情。

於是決定先起個頭寫下這篇。當然會寫這篇有個部分也包括,其實我發現自己還滿擅長作訓練以及製作行政檔案有的沒的(請容許我稍微自戀一下呵呵~),所以大方無料分享。

自實習暨就業至今,我的機構一直都是「大專校院」,於是也只能提供在大專校院心理師的經驗。目前擁有的資料,除了我自己原本的檔案之外,還有許多好朋友們的貢獻,另外也有一些部分是來自我「旗下」實習心理師的貢獻,非常感謝這群熱情的心理師以及準心理師們!

 

有關實習心理師實用錦囊,將會持續慢慢更新,希望未來可以更新成一份壓縮完整檔。在各位開始進行實習之前,就可以直接下載錦囊包,先行服用。

如果我的檔案或建議有任何可以修改或新增的部分,也歡迎各位將想要分享的版本寄給我~我會再一一補上。

 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有學生問我,為什麼心理治療中不能說「你好」和「掰掰」,她看了一些書之後還是無法理解,這些話有錯嗎?

 

【社交性語言V.S.治療性語言】

我們先看看「你好」、「掰掰」的話,平常什麼時候會說這種話?當我們在一個社交場合,或是朋友的互動場合,我們會使用這些話作為開始和結束,這是很自然的現象。所以這些話語是一種「社交性語言」,這是在社交關係當中會使用到的語言。

但是進行心理治療時,心理師與個案的關係其實是一種「治療關係」,而不是「社交關係」。在治療關係中,心理師所說的語言,是一種治療性語言,透過彼此溝通的治療性語言,協助個案能夠看見自己,或透過這些語言,讓個案的生活狀態有些挪動。

所以在治療關係中,社交性語言是無法真正幫助案主的,它不僅讓案主在治療關係與社交關係中產生混淆,究竟現在是治療關係?還是社交關係?而且也沒有產生治療效果。

例如,當我們說「你好」的時候,案主的回應也只是「你好」而已,甚至有些案主聽到這句話時,心裡可能會想「你好,但我不好啊」,這是他真實的感受,案主覺得就是不好才來做心理治療啊,為什麼是你好?

當我們說「掰掰」時,案主回應也只能是「掰掰」而已。我曾經遇過人抱怨說「他最討厭別人先跟他說掰掰,會讓他覺得自己被丟棄、被迫斷絕關係的感受,所以只要聽到別人說掰掰,她就一陣怒氣」,每次聽到掰掰時,她心裡就想要怒罵對方。當然這種情況,就可以再去探討「掰掰」背後的意涵了,但是掰掰其實也難以真正成為治療性的語言。

那治療關係的開始和結束,究竟要說些什麼?

當治療關係開始時,可以問「我們這次談什麼?」就可以了。用這句話作為這次治療關係的開始,案主想要討論的是自己的哪些部分。

當治療關係結束時,我們說「下次見」就可以了。下一次我們在同一時間、同個地點,我們再繼續談,用這句話作為本次治療關係的結束。

每個心理師在開始與結束的話語都是不太一樣的,我提供的也是一個概念而已,每個人可以去發展自己慣用的語言。

 

【社交性語言完全不能用在心理治療?】

當然,不是每次的治療都可以做到完全不使用社交性語言。我自己在很多時候也會忍不住使用,像我最常使用的是「最近過得怎麼樣?」這句話。每當我在日常生活中想關心朋友、知道朋友最近的動態時,我就會問他們,當然會因為朋友關係交情的深淺,而回應我不同的話,有些朋友是嘰哩呱啦地聊了起來,有些朋友則冷冷的回應。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些剛畢業的心諮所學弟妹們,或是想要投入諮商心理領域的人,常常很好奇,心理師的工作,究竟是在做些什麼?難道就如電視上看到的,進行諮商晤談就好了嗎?在這個世代裡,除非我們很拼命地「接案工作」,否則只有靠在研究所學習到的「諮商晤談」,通常在收入上是非常不夠的。

 

本篇主要分享的是「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」日常工作。

提供給生涯路途上,想要從事大專校院領域的心理師及準心理師們作為理解及參考。


 

一、大專院校-諮商中心日常工作項目

在大專院校擔任「專任心理師」,我認為工作項目可區分三大部份:專業心理治療、專業行政工作以及一般行政工作。以下列點說明這三個工作項目。

(一)專業心理治療

針對大專院校的學生,進行三級心理衛生預防工作,透過這樣的預防工作,協助學生進行心理治療,讓學生得以恢復心理健康。

多數在研究所課程時,都是以訓練專業心理治療工作為主,所以相信這個部分在成為心理師的路途上,大家也非常明確了解。

1.初次晤談評估/寫評估晤談紀錄:針對個案進行「初次晤談評估」,紀錄家庭史、成長史、醫療史等等資料。

2.個別心理諮商/寫個別諮商紀錄:針對個案進行「個別心理諮商」。

3.設計團體方案/進行團體帶領/寫團體紀錄:針對欲開的團體主題進行方案設計,並進行團體帶領。例如高關懷學生團體、安心服務團體或是心衛主題團體。

4.心理測驗施測/寫測驗紀錄:針對個案進行個別心理測驗。

文章標籤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前陣子與朋友聊到諮商輔導所選學派的差異。

在現在學習的過程中,常常聽完每個學派之後,就會覺得每個學派都很好,都很適合切入,那到底是要學什麼學派?

假設我們選了A學派,我們怎會知道自己是適合A學派的?說不定我們也覺得B學派很好......。如果用武功比喻好了,你學了「峨嵋派的招式」,你怎麼知道自己是適合這個?說不定你適合「武當派的招式」,有時候又覺得每個招式都很好!

這名原是哲學系爾後轉諮商的友人更是提到,就如同哲學觀點去看待一個椅子,會用不同的角度看椅子;那諮商輔導不也是用每個學派去看個案嗎?

但是當這樣思考時,就會陷入「究竟要選哪個學派的謬誤」。因為這個哲學與心理輔導的討論持續了三個多小時,所以我就直接跳過。

 

每當在討論「我到底是要選哪個學派」時,就會讓我聯想到黑暗精靈三部曲小說的男主角崔斯特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下這段是超長的前導廢話,可以略過。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我不是特愛薩爾瓦多寫的小說(雖然我以前也默默地看完他的經典之作),不過這部黑暗精靈描述的信仰,給當時的我有種堅定的感覺!

 

小說中描述精靈界有幾個種族,其中一個種族是「黑暗精靈」,聽這名字就可以猜到,是超級厲害的大壞蛋種族,既有精靈的敏捷但又很邪惡。而男主角崔斯特就是一名「黑暗精靈」,如果小說描述這個黑暗精靈如何作惡多端,那麼他怎麼可能成為男主角呢?(大多的小說都是走正義必勝的路線),所以小說描述他雖然是黑暗精靈,但是心地超級善良,很不適應黑暗精靈種族的各種規範。

 

(題外話…如果以現今社會來看,他可能就是黑暗精靈種族中,很不配合社會規範的人。在這個種族中被排擠,也很不適應黑暗精靈的社會化生活,所以他可能就會被邊緣化……)

Chili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